做增长算法负责人四年提炼的个人生意可参考的建议

做增长算法负责人四年提炼的个人生意可参考的建议

logoJoey Wu * Wed Oct 16 2024
Excerpt
做了4年互联网金融增长算法负责人,提炼出同样适合个人线上生意增长的可参考建议
Rollup
Last edited time
Last updated February 14, 2025
Published
Published
Published Date
Oct 16, 2024
Category
Thinking
Url
Icon
Slug
what-i-learn-about-growing-personal-business-as-a-proficient-engineer
Description
做了4年互联网金融增长算法负责人,提炼出同样适合个人线上生意增长的可参考建议
Featured
Featured
Image
Tags
Portfolio Thinking
Author
Joey Wu
notion image
从2021年开始,我逐渐接手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内金融各子业务增长算法负责人的角色,涵盖支付、保险和信贷业务。三年多来,与业务部门配合良好,为各个业务板块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数据不便透露,这也不是本文重点。我更想分享一下可迁移到个人生意增长的有效经验。
金融可能是互联网公司变现能力最强的业务,几乎成为互联网业务板块的标配。在涉足互金之前,我一直从事打车业务。打车的业务模式相对确定,我从未质疑过其价值。然而,在金融领域,各个子业务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却存在着巨大差异。
首先谈支付。作为在线交易的最后一环,支付是不可或缺的功能型产品。支付流量会随订单量增加而增加,通常作为金融增长的入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上限。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和腾讯在支付通道上一直竞争的原因,这关乎战略重要性。但从价值角度来看,支付业务的直接变现能力并不强。它采用随单抽成模式,抽成比例低,还需支付银行通道费。业务利润直接取决于交易规模。支付业务主要依靠其他变现能力强的业务来维持。
强变现能力实际上涉及几个维度:高转化率、高客单价、高毛利率和高复购率是我认为高变现力的几大核心要素。占一项就能有一定的变现力,占2-3项就是高变现力,四项全占基本上私企是干不了的了。
小额贷款是高客单价、具有规模效应的典型业务。风险控制得当时,年利润几乎与贷款余额成正比。再加上对部分用户来说是刚需,在转化率上有一定保障。客单价过万,复购率高,是变现最强的利器。为扩大规模,小贷业务通常以月付作为低门槛信贷类产品,构建潜在客户蓄水池。
保险是高毛利率、高复购率的业务,其转化率高度依赖于产品与场景客群的匹配度,具有很大的高转化率潜力。在产品权益、缴费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产品权益匹配客群可提高转化率,赔付率通常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日缴、月缴、年缴等缴费模式可确保转化用户带来可预期的收入增长。
尽管都属于金融业务板块,但从各板块的价值来看,它们各司其职,彼此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在个人生意方面,虽然没有大公司那么多资源,我们仍可从长期视角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意有机体。我认为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先有流量再做产品比基于产品找用户更符合商业逻辑
许多个人生意的过来人都建议在投入资源构建产品之前,先在某个垂直领域积累粉丝。我赞同这个建议,因为产品需要建立在有需求和受众的基础上。即使你知道你的产品一定有受众,但如果无法触达他们,你同样无法销售。最好是了解到你现有可触达粉丝的刚需,再考虑围绕这个刚需构建产品,从回报角度看会更加稳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金融通常不是互联网公司初创时就开展的业务。
2、相同类型的产品在品类上要铺开
以月付和小贷为例,虽然都是信贷类产品,月付开通门槛低但授信额度也低,面向需要支付使用零钱的客群。小贷的信用风险要求更高,但客单价也高,面向较大额资金周转的客群。低门槛产品可用来为高客单价产品引流,构建潜在客户蓄水池。
3、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功能或权益上差异要尽量大,形成潜客的互补
尽管都是你的流量,但不同用户对不同产品的兴趣程度各异。差异较大的产品可以扩大转化用户的总量。以保险产品为例,除了意外、重疾这类标准产品外,还需挖掘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痛点。比如打车用户经常被取消,电商用户遇到产品质量问题等,可推出场景保险。针对不同用户面对的不同场景,产品的受众才会不断扩大,同时一个用户使用多个产品,其生命周期价值也会持续提高。
4、缴费模式上,需要在循环收益和一次性收益中找到平衡
大多数产品以月缴和年缴为主,也有部分信息类产品采用终身一次性缴费。这里的核心要素是产品的复购率。如果产品像保险这样需要逐案处理,复购率通常很好,采用月缴或年缴较为合适。你可以预估每增加一个转化用户在未来1年、3年、5年能带来的回报。对于持续性不强的产品,如一些利用信息差的信息类产品,用户在获得一些启发后往往会忙于落实自己的想法,此类产品的复购率较低。利用信息类产品可持续积累的特性,推出一次性缴费并随内容丰富而阶梯式提升价格的模式,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角度看可能更加合适。
5、可以用功能/工具型产品构建流量池
支付的特点是线上交易刚需,用户使用便捷且免费。可以利用这个流量逐步培养用户的金融意识、建立平台信任,为后续高变现力产品提供充分支持。从个人生意的角度看,并非每个产品都为短期收益而生。某些战略性产品是为更长远的发展而设。我们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思考是否有可能构建自己的流量池。即使规模不大,只要足够垂直,养活一个小型公司应该绰绰有余。
6、产品流程要简洁、清晰
在合规的前提下,尽量简化产品流程,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是互联网产品一直在做的事情。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设计,减少冗余的页面和功能。用户使用体验直接影响复购率。
7、要尽量降低产品构建的边际成本
保险业务在产品创新方面较为频繁,因为需要响应用户痛点和宏观环境变化,常常需要抓住机会,进行实验,快速试错。这就要求产研团队在构建初期产品时就要明确哪些是通用的,哪些需要个性化,逐步降低开发新产品的成本。试错成本足够低就能更快速地丰富产品品类,提高推出优质产品的概率。
8、营销是必要的
即使我们验证了产品和市场的匹配度,仍需解决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我们?"了解同质竞品、匹配用户感兴趣的营销权益,对促进转化非常有效。
说明:虽然第一点通常是互联网大厂做金融业务的经验,但在个人生意的实际落地过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也见过许多做得不错的技术人,他们生意的起点是解决自己痛点的产品,不求回报,逐渐发展成一门生意。需要结合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路径。
 

总结

流量
通过提供低门槛的功能型产品或工具构建流量池,深入理解用户画像
产品
不同类型产品差异尽量大,提升潜在客户覆盖
同类型产品拉开品类,面向不同需求分层(类似快车、专车、豪华车)
结合产品特点预估复购率,复购率高采用循环缴费模式,否则采用一次性缴费模式
不断降低构建产品的边际成本,提升试错能力,增加爆品概率,拉升用户LTV
转化
充分了解竞品,适度营销,促进转化。但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